首页 > 资讯 > > 内容

中企出海洞察丨从摸索、积累到全面竞争 动态

发表时间:2023-06-20 07:46:00 来源:创业邦

谁是全球市场里的弄潮儿?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惊蛰研究所(ID:jingzheyanjiusuo),作者:芒种,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资料图)

2023年3月21日,3600台哪吒汽车在广州南沙港启动出海发运,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最大单批次出口。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扬帆出海,宁德时代等多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在全球锂矿业深度布局建厂。

除此之外,中式餐饮品牌也纷纷宣布新战略,喜茶开启全球合伙人计划,快速扩张的蜜雪冰城在海外已拥有超过1000家门店。而中国互联网平台也在多年的充分竞争中完成商业模式的验证后,纷纷被“复制”到海外市场,抢滩国际用户,电商、数字娱乐等垂直领域应用成为出海掘金的明星产品。

在被称为“出海新纪元”的2023年,中国企业正在打开快速摸索、积累和开启全面竞争的新局面。

中国锂电抢到全球入场券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保有量均占世界50%以上,且出口势头良好。在欧洲,每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来自中国。不只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畅销海外,中国动力电池厂商也越来越多地接到来自海外车企的电池大单。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锂电池出口额达1097.9亿元,同比增长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及锂电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新能源浪潮的历史契机。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2.7万辆,而在2022年,这一数据增长为705.8万辆。产量的暴涨不但反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也意味着在市场驱动下催生了完整的产业链,使得各厂商在锂电整线设备、制造等方面具备了成熟的综合优势。因而随着全球市场需求的扩张,在全球迈入“零碳转型”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锂电企业的出镜率越来越高。

今年2月,宁德时代和福特汽车达成合作,由福特出资35亿美元在美国密歇根州新建一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宁德时代提供技术帮助和专利许可支持。该工厂将是美国首个由汽车制造商全资拥有的电池工厂。

此外,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今年2月与欧洲电池制造商InoBat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携手在欧洲合资建设40GWh产能动力电池工厂。远景动力则在法国、英国、西班牙已经布局三座零碳电池工厂,预计2030年其在欧洲的电池产能将超过80GWh。

全球锂电制造需求的激增,也促使中国企业将寻找锂矿资源的目光投向海外。据宁德时代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其锂矿布局已遍布北美、南美、非洲、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矿产资源板块营收达45亿元,同比增长116%。比亚迪则在今4月底,刚刚获得在智利生产磷酸铁锂(LFP)正极材料的资质与建厂许可。

虽然中国锂电企业在全球产业供应链的话语权正不断增强,但出海建厂同样面临着风险与挑战。在全球锂资源有限的大背景下,锂资源端的竞争激烈。欧美多地出台支持电池供应链自主的法案,如《加拿大投资法》《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及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旨在扶持和保护本地锂电产业链。

在投资领域,中国企业以收购形式入局的风险也在加大。今年天齐锂业控股子公司收购澳大利亚Essential Metals Limited(简称“ESS”)100%股权事宜未获ESS股东大会审议通过,遭遇收购“滑铁卢”。

值得肯定的是,中国锂电在过去几年,成功抓住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机遇,以国内的市场规模,快速培育出了相对成熟的技术、产品以及完整产业链。虽然当下在迈向全球化的进程中,仍旧需要面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压力,以及海外市场在法律制度、政策体系、商业环境以及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但中国锂电行业的手中,已然掌握了一张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入场券。

餐饮出海:最难还是供应链

一直以来,中式餐饮出海都被看成是一个伪命题,不仅仅是因为众口难调,更因为中餐的食材和调味品种类繁多、工序复杂难以做到标准化。粤菜曾被赋予众望,实际上却收效甚微。2019年发布的一份粤菜海外影响力报告显示,海外受访者中约66.8%表示自己品尝过粤菜。但是依托海外华裔受众人群走出国门的粤菜,依旧存在品类标准化程度不高、连锁化程度低、重度依赖厨师等问题,所以缺乏做大做强的机会。

但近年来,国内连锁餐饮品牌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激烈的竞争,在标准化、供应链、食品安全等方面逐渐成熟,已基本具备出征国际餐饮市场的条件。特别是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低、模式轻的火锅类以及新茶饮成为中国餐饮出海的主力军。这些餐饮品类大多采用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集中向门店供货,大大降低了后厨面积,减轻了门店运营成本,因而在规模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海底捞的海外品牌特海国际截至2022年6月底披露的数据显示,其在中国以外共计开设了110家餐厅,分布于11个国家。张亮麻辣烫也在海外10个国家,拥有43家海外门店。互联网餐饮品牌太二目前在海外拥有4家餐厅,分布于新加坡、加拿大和马来西亚,招股书中,太二还透露预计年内将拓店120家,其中包含海外15家。

在国内市场经过了“炼蛊”式的行业竞争后,茶饮赛道同样具备了出海基础。蜜雪冰城自2018年落地越南后,3年多的时间已拥有超过1000家海外门店。今年4月,英国知名媒体《经济学人》在报道蜜雪冰城的文章中写道:“到去年初,蜜雪冰城在全球拥有近22000家特许经营店,使其成为全球第五大快餐连锁店,仅次于麦当劳、赛百味、星巴克和肯德基。

中式餐饮在全球市场的急速扩张,一方面是因为连锁企业实现了生产环节的高度标准化,另一方面是可复制性的明显提升,使连锁茶饮的创业门槛大大降低,吸引了包括海外华人、国外留学生群体,将其作为创业的首要目标。

蜜雪冰城等品牌的开放加盟,也促进新茶饮在全球市场的落地。作为门店的实际经营者,海外加盟商更了解当地市场状况,在门店运营、联动当地媒体与KOL方面更具备优势,对于品牌的“本地化”落地有非常大的帮助。此外,相比国内市场,发达国家的门店租金、人力成本高于国内,而开放加盟的方式减轻了连锁品牌的资金压力,也帮助品牌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考虑到饮食习惯的原因,目前中国餐饮出海的主要方向仍然以东南亚为主,而商业模式在国内已经非常成熟的火锅、茶饮等品类,在落地海外市场初步落地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供应链难题、本土化难题以及用人难题便是其中的三座大山。

蜜雪冰城悉尼首店开业时人气火爆,但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当天到场的用户因为排队时间高达2小时而给出差评。根据蜜雪冰城悉尼门店员工给出的解释,蜜雪冰城在澳大利亚没有供应链工厂,因此相当一部分材料需要从国内转运,因此成本高、时效低。这意味着,蜜雪冰城在国内通过自控供应链优势,形成低成本、快速扩张的高效商业模式,并不能在所有海外市场都能百分百实现。

截至去年3月,蜜雪冰城在越南已累计拥有249家门店,其总营收为929.04万元,净亏损32.2万元。在印尼,蜜雪冰城拥有317门店,其营业收入2541.08万元,净利润为223.55万元。海外门店的盈利差异背后,也因为加盟商负担更高的运营成本,使得蜜雪冰城需要向加盟商让渡更多的权益,导致品牌综合利润下降的情况产生。

餐饮行业素来有“人工成本高、房租高、原材料高、利润低”的“三高一低”的特点。而在海外市场,人力成本的增加难以预测。以特海国际为例,其2021年员工成本对应营收占比为45.9%,公司在2022年底的招股书中将“用工成本过高”列为风险点之一。

当餐饮企业计划摆脱国内激烈的竞争,出海开拓第二曲线时,能否继续在海外市场保持严格的品控、通过改善供应链降低成本、通过本土化运营增加营收和利润,是出海后的下一个核心课题,还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解答。

数字出海:机遇与风险并存

经历了“Copy To China”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高峰,坐拥全球第一大用户市场的中国互联网行业,也开始向外寻求增长。谷歌发布的《2021移动应用全球化指南》显示,过去10年,中国开发者在全球应用下载市场的份额增长了将近一倍,中国厂商在Top1000全球应用的下载占比,从2011年8%上涨至2021年的14%。

庞大的用户群体催生出了优秀的产品和出色的运营,而国内市场早已无法满足这些互联网企业。2016年,TikTok将短视频产品模式成功复制到海外掀起“内容出海潮”,验证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而在全球游戏市场,米哈游仅凭一款《原神》就成功征服二次元国际市场,上线三年累计实现40亿美元玩家收入,其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已超越国内市场。

垂直领域的成绩背后,除了产品自身的出色外,也与中国数字经济已经建成的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有关。在移动应用出海领域,金融支付、数字营销、建站支持、零售物流等相关行业服务缺一不可,中国服务商提供的技术和配套支持以及国内充分市场化的行业经验和技术能力,也伴随着“中国应用”的出海获得了全球市场的认可。

在海外企业的眼里,中国科技公司技术成熟,且拥有在14亿巨量市场的丰富实践经验,加上价格低、完成度高,是海外喜闻乐见的数据服务供应商。比如华为在金融云基础设施以及数据基础设施上都排名第一,并且已经服务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金融客户,其中包括47家全球Top100银行,在金融行业积累了扎实的实践经验。

相对于技术、经验这些出海优势,全球化业务拓展中的跨文化组织和协同是中企业尚未真正攻破的难关。比如移动应用出海面临较高的信息壁垒,对海外用户需求、本土文化的不了解以及本地信息不足,使得项目运营较难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实现本地化。

此外,新入市场在获量推广方面,渠道合作的资源获取难度大,本地推广资源有限。并且对比国内庞大的用户规模带来的可观市场体量,海外市场往往体量更小,更需要精细化运营。而过去两年,多国政府及平台相继出台相关法规不断加强隐私安全、数据保护的背景下,保障运营合规、风险可控更加需要本地化的组织协同。幸运的是,这些问题依靠后天的积累总会得到解决。

提到中企出海,很多人的印象恐怕还停留在中国低端制造业商品,进入海外市场以性价比打天下的艰难情景。事实上,中国出海企业已经迈向了从标准化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从品牌出海到建立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升级之路。

国内市场的积累与“内卷”,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底气和动力。"Made in China"也正在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更多中国企业融入到全球产业链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向世界输出“中国技术”“中国品牌”和“中国体验”。尽管机遇与风险并存,但当下,在一众已经扎进全球蓝海市场的中国企业身上可以看到,掘金海外已经进入全面竞争阶段。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